特朗普政府再推新政:肥胖、慢性病或成移民拒签理由

2025-11-14 09:10:08 hpadmin 69

2025年11月6日,美国国务院向全球驻外使领馆下发一份内部电报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据CBS NEWS报道,该电报明确指示签证官在审理移民签证申请时,将申请人是否可能因健康问题成为“公共负担”(Public Charge)作为核心审查标准。其中,肥胖、糖尿病、高龄及多种慢性疾病被单独列为高风险因素,若无法证明具备自费承担医疗支出的能力,申请人或将面临拒签。

这一政策被视为前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移民理念的强势回归——尽管拜登政府曾在2022年废除类似规定,但随着2024年大选后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,其签署的《终止纳税人资金流向开放边境行政令》迅速推动移民体系全面收紧。此次新规不仅重启“公共负担”原则,更将其适用范围大幅扩展至健康与经济能力的交叉评估,标志着美国移民政策正从“人道接纳”转向“筛选式准入”。

一、哪些健康状况可能触发拒签?

根据国务院电报内容,以下健康问题将被重点审查:

代谢性疾病:如肥胖症(BMI ≥30)、2型糖尿病;

心脑血管疾病:高血压、冠心病、中风史;

呼吸系统疾病: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;

重大慢性病:癌症、免疫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障碍;

精神健康问题:抑郁症、焦虑症等需长期治疗的精神疾病。
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肥胖被单独强调,因其常伴随睡眠呼吸暂停、关节损伤、心血管负担等并发症,被认为可能在未来产生数十万美元的医疗支出。电报指出:“若申请人无法证明有能力支付相关治疗费用,即构成潜在公共负担。”

此外,签证官还需评估申请人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。例如,若子女患有残疾或父母年迈多病,可能间接影响申请人就业稳定性,进而被判定为“不具备自给自足能力”。

二、谁最容易受影响?

新政对以下五类人群构成显著风险:

1. 低收入群体:家庭收入长期低于联邦贫困线125%,或从事零工、自由职业者,易被质疑经济不可持续;

2. 曾使用政府福利者:包括医疗补助(Medicaid)、食品券(SNAP)、住房补贴或现金援助(如SSI、TANF),无论金额大小,均可能成为拒签依据;

3. 65岁以上老年申请人:尤其无独立收入、依赖子女赡养者,被视为高概率使用公共医疗资源;

4. 慢性病患者:即使病情稳定,若缺乏保险或资产证明,仍可能被拒;

5. 技能与语言短板者:英语能力弱、无紧缺职业技能或雇主担保,可能被认为难以就业而转向福利依赖。

三、如何应对?三大关键策略

面对日趋严苛的审查环境,移民申请人需主动构建“自立证据链”:

1. 筑牢财务根基

确保担保人(如亲属或雇主)收入稳定且超过联邦贫困线125%;

提供完整税单、银行流水、房产或投资证明;

若收入不足,可考虑联合担保人或调整共同申报人口数量。

2. 谨慎对待政府福利

避免在移民申请期间申领任何公共援助;

如已使用福利,需准备豁免证明(如短期失业、紧急医疗等),并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说明不构成“长期依赖”。

3. 主动证明健康与生存能力

购买覆盖美国医疗的高额商业保险(如符合Obamacare标准的计划);

提交医生出具的病情稳定证明、治疗方案及自费记录;

附上未来工作计划、技能培训证书或雇主支持信,展示融入能力。

四、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

“公共负担”并非新概念——其法律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。但特朗普政府将其工具化,服务于“择优移民”和“财政保守主义”的双重目标。国务院在电报中强调:“自给自足是美国移民政策的百年基石。” 此次调整,实质是以健康与经济门槛筛选“低风险、高贡献”移民,减少公共财政压力。

然而,批评者指出,该政策存在歧视性风险,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申请人、残障人士及低收入家庭极不公平。医学界亦警告,将肥胖等复杂健康问题简单等同于“负担”,忽视了社会决定因素与个体差异。

结语:移民之路,从“资格”走向“价值证明”

2025年的新政释放出明确信号:美国不再欢迎“可能需要帮助”的移民,而是只接纳“确定能自立”的个体。对于计划赴美定居的家庭而言,提前规划财务、健康管理与职业路径,已成为绿卡申请成败的关键。

028-85080500

合评出国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,至今近20多年历史,是最早进入中国移民行业的国际化公司,获得了公安部颁发的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,四川省出入境协会理事单位。

在线留言
首页
项目
新闻
联系